今天是
当前位置: 资源动态 >> 正文

新书推荐(2021年4月12日)

发布时间:2021/04/12 14:33:40    点击次数:

1、《凡人之心》

 

 

索书号:I561.45/606

馆藏地:社科书库2(407)

 

    “我必须尽快开始真正的生活了,在我死于无聊和沮丧之前。”——《凡人之心》

    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串联起20世纪社会的历史,《凡人之心》记录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题:爱与怜悯,激情与背叛,谎言与梦想,失去与惦念,乃至消隐与死亡。一本书,一面镜子,一颗烧灼的心,字里行间不断刺痛着读者:渴望伟大却又渐趋“平凡”的人生,该如何勇敢前行?

    在伦敦初出茅庐,与伍尔夫、伊夫林·沃一同探寻文学的灵感;在爵士时代的巴黎,与乔伊斯、毕加索共赴流动的盛宴;在西班牙内战中,和海明威搭档冒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伊恩·弗莱明招募为间谍,又在异国他乡突遭背叛;在纽约,作为艺术品商人,经历风起云涌的先锋艺术运动。《凡人之心》的主人公洛根·蒙斯图尔特,一生和同时代的弄潮儿多有交集,几乎游历了世界各地,但和我们一样,他也是凡人,在追求幸福时也犯下各种错误。

 

2、《孔子传:孤独的摆渡人》

 

 

索书号:B822.2/4

馆藏地:社科书库3(501)

 

    “至圣先师”孔子,出身贵族,却被称“野合”而生,管仓库、放牛羊,他稳扎稳打,步步高升,终于成了帝王面前的红人。奈何,朝堂风云变幻,他不被重用辞去官位,六十岁的年纪,却带领徒弟周游列国,游学讲说,穷困潦倒……

 

3、《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

 

 

索书号:I253.4/28

馆藏地:社科书库2(407)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呈现叶先生在人格、修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掬水月在手》将叶先生的自述、诗作与他人的回忆、感发熔于一炉,以期让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因叶先生的存在而扎根于更多人心中。

 

4、《思想会:文明的帝国——帝国观念的演化》

 

 

索书号:G11/23

馆藏地:社科书库3(501)

 

    “文明”这个词带着相当大的包袱,把人、文化和历史二分法为“文明”或“不文明”。尽管文明的概念在整个历史上都被用来证明各种干预和社会政治工程的合理性,但很少有学者停下来思考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在这里,布雷特·鲍登研究了文明的概念是如何在十个世纪的时间里告诉我们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的。 从十字军东征到殖民时代,再到全球反恐战争,这本书将“文明”作为对历史的舞台管理描述,使帝国主义、统一和符合西方标准合法化,最终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全球秩序。一路上,鲍登探索了各种对抗和征服,以及那些被排除或清除的民族和地方,以文明的名义进行。在总结 “西方和其他国家”有比分歧更多的共性的时候,这本具有挑衅性和吸引力的书最终指出了走向真正的文明间对话的道路,强调合作而不是冲突。

    这本书是论述文明的理论著作,第一部分涉及到“世界文明(universal civilization)”的理论合理性问题,文明的进步与历史,文明思想的起源、意义、内涵;第二部分论述帝国的艺术与科学,对欧洲文明和古代文明标准的扩散进行探讨,揭示了文明的负担等问题;第三部分对新野蛮主义和现代性的验证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各种文明的关系的未来进行预测。

 

5、《时间里的中国人》

 

 

索书号:B016.9/14

馆藏地:社科书库3(501)

 

    在中国传统中,“懂得等”比“让人等”高明,而真正的掌控,便是每人对自己个人时间的掌控。

    对于中国人而言,时间既不是一支射向靶子的飞箭,也不是一个度量流沙的沙漏,而是流水。水有时会吞噬我们,但却又承载着我们、怀抱着我们;它似弱实强,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止它奔流入海。

    行走在时间里的中国人,既紧张急迫又耐心灵活,他们在快慢之间切换,在感情与理智之间切换,随时间之流流淌。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国人佳玥,通过自己切身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与艺术、文学的连结,指出: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智慧,或许是医治西方人“时间病”的一剂良方。

 

6、《西方的没落》

 

 

索书号:K01/44-1

馆藏地:社科书库2(407)

 

    《西方的没落》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作品。作者以文化形态学为模型,以历史比较的观相学为方法,参照有机体的生命节奏描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比较视野下揭示了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西方的没落”不是历史的预言,而是历史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及其赖以确立的历史理性的批判。

 

7、《我想睡个好觉:改善睡眠的科学指南》

 

 

索书号:R338.63-49/4

馆藏地:科技书库1(401)

 

    睡眠占我们生活1/3的时间:80岁时,我们将花费超过25年的时间睡觉。然而,和睡眠相关的诸多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个谜。

    睡眠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做梦?

    我们应该小睡一下吗?

    什么是呼吸暂停?

    睡眠的不同阶段是什么?

    如何在不规律的时间下睡觉?

    如何对抗失眠?

    孩子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我们能唤醒梦游者吗?

    如何恢复时差?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作为资深睡眠专家,作者结合多年丰富经验以及领域最新科学发现,通过有趣或令人惊讶的轶事以及真实的临床病例,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主要的睡眠障碍以及治疗它们的方案。

 

8、《与人亲密: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

 

 

索书号:C912.11-49/130

馆藏地:社科书库3(501)

 

    哈佛大学20年研究表明,我们80%的人格生机,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以下几类问题:

    争权:过于强势或讨好;

    纠缠:指责、争吵、攻击;

    疏离:爱无能、冷暴力、逃避、述情障碍。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爱、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但若不懂与人交往的艺术,即使被爱着,也仍感觉孤独;即使很在乎对方,也会因为相处方式不对,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当亲近的人不再单纯地是心灵的港湾时,我们会感到患得患失、缺爱、受伤、无助、失望、愤怒甚至绝望。

    人的世界,其实就是关系的世界。而当我们缺乏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时,沟通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便很难与对方拥有深度的联结与磨合,关系也就无从维系。

    在本书中,当代心灵导师盖伊·芬利就如何与身边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关系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通过分析与实践,巧妙地传达了如何习得相处的艺术,帮助读者完成关系创伤的自愈,并拥有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